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一、總體情況
全年門戶網站主動公開信息640條,其中,審批、核準類政府信息104條,占總信息量的16.3%,工作動態、通知公告、信息公開等信息312條,占總信息量的48.7%,機關黨建、主題教育、履職盡責、價格、糧食、節能減排等專題信息224條,占總信息量的35%。全面升級改造政務微信公眾號,全年通過政務微信公開宣傳信息69篇,年閱讀量累計超20000人次。
(一)加強政務公開能力建設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質量完成發展改革各項任務,同步公開政務決策執行、監督檢查有關事項,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落實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協調責任,壓實科室單位公開責任和公開任務。著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素質,圍繞投資項目審批、“雙隨機一公開”、優化營商環境、信用體系建設、信息公開服務先后組織300人次培訓,進一步對政務公開事項目錄進行完善,對政務公開和服務的重要內容和責任劃分進行詳細規定,并規范和完善了相關程序與辦法,保障了發改委政府信息公開穩定、有序、健康開展。
(二)突出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一是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嚴格按照《鄂州市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原則和公開內容、主體、渠道、時效等事項,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實現有效歸集和及時公開。在公共資源配置領域,著力抓好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所涉及項目審批核準備案信息和參與投標的市場主體信息的公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全年申報項目967個(審批項目322個,核準項目69個,備案項目576個),其中:535個項目已辦結,5個項目在辦,57個項目尚處于申報材料準備工作中。
二是推進社會信用信息歸集。信用信息歸集是信用信息披露、信用評價、信息應用的前提,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截至2019年底,我市信用信息報送量已超過576萬條。大力推進“雙公示”工作,在公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紅名單和黑名單之外,新增“信用承諾”公示欄,公示信用承諾書1686份,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約束承諾對象行為。
三是實行收費清單動態管理。加大規范價格秩序力度,認真開展價費文件清理,對2018年6月1日公布清理價費文件結果的基礎上進行再清理,保留53個、修改6個、廢止10個,并及時公布價費文件清理結果。同時進一步完善收費清單制度,編制完善了《鄂州市實行政府定價的收費標準清單》、《鄂州市實行政府定價的涉企收費標準清單》,并通過湖北政務服務網、市政府門戶網、市發改委門戶網向社會予以公示,實行收費清單動態管理,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四是推動負面清單制度落實。推動“非禁即入”,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止阻礙市場公平準入政策。牽頭組織市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10家單位,從備案、登記、注冊、名錄、年檢、監制、認定等13個方面,對阻礙市場公平準入的文件和政策進行了清理。聯合市商務局印發《關于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門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不得設置市場準入審批事項;清單所列禁止準入事項,嚴禁市場主體進入。
(三)強化政策發布與解讀
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抓好促進投資、改革創新、產業發展等政策舉措解讀,對《湖北省十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政府投資條例》《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19本)》《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等社會關注度高系列政策文件及時通過圖文結合方式發布解讀。圍繞價格運行、政務服務、督察反饋等領域,及時回應網民的關切,并認真完成征集調查和公開公示相關工作。
(四)豐富政務公開渠道
升級“鄂州發改委”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及時推送重要政務活動、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改革及牽頭的重要工作,截至2019年底,累計訂閱瀏覽用戶已超過5萬人次。全年在湖北日報、荊楚網等主流媒體發布消息超過52條。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等媒體對我市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進行了宣傳報道。為進一步放大新聞輿論宣傳的綜合效應,首次通過網絡新媒體直播的方式,全方位報道季度重點項目拉練有關情況。舉辦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專題詢問會并通過電視臺直播,在鄂州日報、鄂州電視臺開通《誠信鄂州 你我共建》專欄,凝聚力量加強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解讀和宣傳工作。
(五)2019年度市人大代表建議和市政協提案辦理情況
我委共承辦建議提案27件,主動公開26件。其中市人大建議6件,市政協提案21件。其中主辦件11件,分辦件4件,承辦件1件,會辦件11件。建議提案辦理滿意度達100%。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第二十條第(一)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新 制作數量
|
本年新 公開數量
|
對外公開總數量 |
規章 |
0 |
0 |
0 |
規范性文件 |
0 |
0 |
3 |
第二十條第(五)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行政許可 |
22 |
3 |
25 |
其他對外管理服務事項 |
0 |
0 |
0 |
第二十條第(六)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行政處罰 |
0 |
1 |
1 |
行政強制 |
0 |
0 |
0 |
第二十條第(八)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
行政事業性收費 |
0 |
0 |
|
第二十條第(九)項 |
|||
信息內容 |
采購項目數量 |
采購總金額 |
|
政府集中采購 |
0 |
0 |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本列數據的勾稽關系為:第一項加第二項之和,等于第三項加第四項之和) |
申請人情況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組織 |
總計 |
|||||||
商業企業 |
科研機構 |
社會公益組織 |
法律服務機構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1 |
0 |
0 |
0 |
0 |
0 |
1 |
||
二、上年結轉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辦理結果 |
(一)予以公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部分公開(區分處理的,只計這一情形,不計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開 |
1.屬于國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公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穩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護第三方合法權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屬于三類內部事務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屬于四類過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屬于行政執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屬于行政查詢事項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無法提供 |
1.本機關不掌握相關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沒有現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補正后申請內容仍不明確 |
1 |
0 |
0 |
0 |
0 |
0 |
1 |
||
(五)不予處理 |
1.信訪舉報投訴類申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復申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開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無正當理由大量反復申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機關確認或重新出具已獲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處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總計 |
1 |
0 |
0 |
0 |
0 |
0 |
1 |
||
四、結轉下年度繼續辦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行政復議 |
行政訴訟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未經復議直接起訴 |
復議后起訴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針對上一年度我委存在的發布信息不夠全面和及時,信息共享等問題,2019年著力對欄目設置、網站集約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改進:一是優化工作動態、數據發布、政策解讀等欄目,實行實時動態更新,同時拓寬信息公開形式,采用直播等新形式豐富信息公開渠道;二是打通部門間信息共享渠道,實現委門戶網站與市政府網站集約化管理。
2019年我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工作任務有所加重、工作成績有所進步,但公開的方式方法、可讀性、便利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將從以下幾方面改進:一抓好信息公開欄目規范調整,及時發布權威信息;二是加強對政務公開促進政務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探索;三是抓實優化營商環境、民生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的信息公開。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無